离退休工作处2023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旗高高飘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离退休职工主题作品选登(二)
发布时间:2021-05-2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之际,我校离退休老同志纷纷以诗歌、散文、议论、感悟、祝福短语以及讲述大医精诚故事、战疫故事、入党故事、育人故事、成长成才故事、历史故事等形式,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发展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忠诚感恩之心、畅谈爱党护党之情。

本次在广大离退休职工中开展的“建党百年,与党同呼吸,我的故事”、“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知心话儿对党说”等为主题征集的作品将在离退休工作处微信公众号分期推出。同时,我们也欢迎老同志踊跃撰稿,文稿请发送给我处工作人员,或由所在党支部代转。

◆历史故事◆

身居老文华 眷恋昙华林

武昌区人大代表 民盟盟员 王琨

这里说的“老文华”,是指旧时的“文华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

我是1979年从当时的阅马场校区(现已辟为黄鹤楼公园),迁入现在的中医社区大院的(昙华林路196号大院),到现在已有42个年头了。

昙华林这几十年的风云变幻,我耳濡目染,情真意切。

那时的昙华林,路窄巷深。我校与14中之间,围墙相隔,路灯昏暗,空寂无人,行人视做畏途。

老校区里有三家杂处:分别是二汽汉办、华师老教工宿舍和我校办公区。老校区多了一个运动场,其他方面还不如阅马场校区。当时我在学校学报编辑部工作。没有房子可住,只能蜗居在用竹篾搭成的棚子里办公。

此后,在省里大力扶持下,学校励精图治、攻难克艰,先后盖起了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又修葺了几个历史建筑,这才有点像模像样。

下面这几则逸闻趣事,也许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昙华林的一些文化特质。

第一件事:名下无虚翟雅各

“翟雅各”就是老文华校园里的室内体育馆。这是一座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原名叫“翟雅各健身房”。

2013年秋,盛况空前的《2013·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在武昌区启幕。这是一次将武汉打造成“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的前哨战,目的就是“以艺术形式展示一个城市的优秀设计资源,并与世界进行交流”,是一次艺术回归工程的实践。为了让展区能与昙华林主街衔接,武昌区专门在云架桥北端新辟了古朴的小街和绿意盎然的小花园,并为我校老校区重建了庄重大气的新东门。

我是在《双年展》开幕后的第八天前去参观的,首选了一号厅——“现代优秀建筑厅”。大厅四处通明、干净敞亮。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硕大的玻璃盒。盒内展示的都是依比例缩小、栩栩如生的木质模型。第一个盒内装着“武大图书馆”,自然是名实相符。待我把目光移到第二个盒内时,一下子惊呆了:哇!那不就是我们的“翟雅各”吗?木制模型在橙红色灯光的映衬下,别具一番柔情。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一座与我们朝夕相处,看似貌不惊人的历史建筑,竟然会被工程美学大师们视作精品,堂而皇之地陈列在艺术殿堂显要位置!另据了解,“翟雅各”因其造型别致、体量阔大和位置适中,早被社会所青睐。

第二件事:靓影上了大《画报》

《人民画报》是一份办刊宗旨定为“中国脸谱,人民记忆”的国家画报,用20多种文字出版,已成为我国对外发行量最大的期刊。要是有谁的事迹或摄影作品上了《画报》,那可真叫脸上飞金、光彩至极!《画报》文字严谨,图片风致韵绝,看一次犹如享受视觉大餐。这里提到它是因为心里多了一份自豪:我校的7号楼(旧日文华大学理学院)显豁地登上了这家大《画报》!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无意翻阅《人民画报》时,突然发现这么一张彩照:前景上方压着一丛状如流云的樱花。绿树掩映中,一栋二层西式建筑亭亭玉立。照片构图精到、采光恰宜,溢满了一股云烟氤氲的韵致。昔日的文华大学理学院建成于1909年。我校举办30周年大庆之前,曾对校园现存的几幢历史建筑进行过精心维修,7号楼便是建筑外形最出彩的一个,难怪《人民画报》的摄影记者“一见钟情”了。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我有一个“90后”的忘年交。小伙子阳光帅气,逗人喜欢。一次闲谈时,他脱口说出,几年前他正是看了《人民画报》登的这幅照片,感受到校园里特有的美韵,于是决定报考我校的。如今美梦成真,还当上了一名我校校报记者呢。

第三件事:古屋成了拍电影的内景地

有一年,《长江日报》上发了这么一篇报道:《中医学院来了‘漩流’摄制组》。

几十年前,电视尚未普及。一路人马突然开到学校拍电视剧,是一桩稀罕事。《漩流》摄制组相中的“内景”房,便是我校的8号楼,也就是那座始建于1903年,曾被称为文华大学文学院的老房子。

此楼外观平实,内景奇特。中西合璧二层砖混结构。中间辟为下沉天井、条石铺地。底层门窗呈连续半圆式,上层设长廊露台和砖木组合式栏杆。栏杆砖墩上竖有长柱支撑屋檐,檐部额枋设计成上下枋,两枋之间做成木雕花格装饰……这种建筑风貌,与小说《漩流》描绘年代的社会风情十分吻合,才引来了一帮电视人,决定将8号楼做为内景实景拍摄地。一两天功夫,美工师们便把学校当时的会议室打扮成“涪陵轮船公司董事会议事堂”;将当时的党委组织部布置为“总经理室”。拍戏正值酷暑,“议事堂”里,多盏1千多瓦的聚光灯灼灼逼人,专业演员们个个穿着西装革履、绸褂布衫,纵令汗流浃背,也得正襟危坐。演戏之辛苦,由此可见一斑。

有条“花絮”值得一叙:戏中有个“跑堂”的角色,台词不多,只管端茶送水。剧中要求这个角色特征是:身材高挑瘦削,长相敦厚朴实。现场导演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中了当时在院办公室当干事的戴天木老师。许是戴老师的气质比较贴近角色吧,经导演几次点拨,“跑堂倌”很快就入了戏,演得大大落落。当时而立之年的“跑堂”,如今业有所成,退休后还在我校国医堂坐诊呢。

第四件事:珍木银杏献国家

1986年3月1日的《长江日报》头版上,登出了这么一则新闻:“中医学院校园里的四株直径约40厘米、树高约13米的银杏,由武昌区园林部门安全移栽于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公园始建之初,广纳名树珍木。老校区里当年仅存银杏6株,为了给天下名园增添古韵秀色,学校义不容辞地决定把其中的4株献给国家。余下的两株,一株在8号楼南侧的人行道上,另一株在2号楼左前方的围栏里,都长得枝叶繁茂。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特有的长寿树,高可达40米,树龄有逾千年者,向来被誉为“活化石”。

多少年来,我校爱绿护绿心诚志坚,并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眼下的老校区里,草木芊芊、松柏森森,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曾多次获得“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的称号,也为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增添了绿韵。

以上这些“小花絮”讲完了,也许能说明,“老文华”校园确实具有丰厚的历史遗韵,是一处值得人们眷恋的地方。

当然,我校在艰困的办学阶段,也做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事。如:为了较快建成学生宿舍,当时拆除了一处被誉为国内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历史文化建筑——“公书林”。

进入新世纪以后这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昙华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5月,整旧如旧、展露新颜的昙华林,将会以动人的风貌,喜迎八方来客。

这里,我想以一个眼下还是在任区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两个心愿:

一是建议尽快在昙华林东段合适之地,兴建“昙华门”,做为我们这块文化宝地的地标性建筑。

二是到了德胜桥建设工程全部竣工,昙华林西段交通畅达之时,本人将呼吁开辟一条使用微型小公交的微循环公交线路。这一线路将联通红巷、户部巷、斗级营、黄鹤楼等旅游景区,希望能实质推进武昌的文旅产业发展。

2021年4月22日夜 写于昙华林

★诗词★

眼儿媚•悼念袁隆平

第三党支部 陈振江

梦想禾下好乘凉,

寰球稻金黄。

躹躬尽瘁,

国士无双,百世留芳。

中国人吃中囯粮,

不再有饥荒。

你的话语,

豪迈铿锵,犹在耳旁。

一生只为稻花香,

汗水湿衣裳。

痛失稻父,

万民哀悼,大地悲殇。

终身研究千斤稻,

世界少饥荒。

赤脚稻田,

忘我情怀,民族脊梁。

七律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第三党支部 杜天植

风雨交加天地濛。

九州悲戚哭袁公。

髫龄机敏有宏志,

壮岁坚强愿效忠。

稻黍飘香无限美,

仓廪丰实脱贫穷。

功成驾鹤蓬莱岛,

后稷神农定可逢。

★摄影★

摄影作品欣赏

第七党支部 熊丹琨

清莲

流逝的岁月

春讯

★知心话儿对党说★

建党百年有感

第九党支部 李卫萍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抚今忆昔,想对党说……

你是中国人民的引路人,诞生于苦难中的中国大地。

你那金子般的初心感召了人民,人民用乳汁养育着你。

你那崇高的信仰激发了人民,人民用血肉护卫着你。

你和人民水乳交融,血肉相连,

人民选择了你——中国共产党!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曾几何时,亚得里亚海的雄鹰折断了翅膀,

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暗淡了光芒,

共产党员光荣不在,社会主义阵营消亡。

而你以全面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粉碎了和平演变的一枕黄粱!

是什么奥秘?

经历了百年风雨,你更加生机勃勃,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风景这边独好!

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人心,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坚守初心使命,你将万古长青!

上一条:离退休工作处举办线上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下一条:“党旗高高飘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离退休职工主题作品选登(一)
友情链接
更多>>

离退休工作处微信公众号

湖北中医药大学微信公众号

省委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

湖北省高校老协微信公众号

离退休工作处2023
版权所有:湖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 202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88号 邮政编码:430061